本文转自:闽北日报创通网
闽江源头,碧波荡漾;一脉活水,引客畅游。
盛夏清晨,崇阳溪薄雾如纱。66公里生态漫游道蜿蜒曲折,亲水栈道旁,骑行者沿路欣赏旖旎风光;曹坊“阿勒泰”边,游人沉浸于“皮划艇+露营”的野趣,尽享“心归山水,静品武夷”的惬意……
南平水脉滋养的文旅项目热度持续攀升。据统计,自《月映武夷》开演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.82万人次,收入260万元;今年上半年,武夷山竹排漂流接待游客53.47万人次,收入6241.32万元;自6月中旬开漂以来,云灵山景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,收入219万元。
水是万物之源,南平之水独具禀赋——它是闽江源头的第一滴甘露,700余条河脉如网纵横,滋养着2.63万平方公里土地;它是会“呼吸”的生态明镜,Ⅱ类以上的优良水质能清晰照见水底卵石与白鹭倒影;它更是流淌的文化载体,从朱熹悟道的哲思到建盏成瓷的匠心,每滴水都藏着厚重故事。近年来,南平深挖水资源禀赋,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文化,以旅为桥激活保护与发展,水旅发展成效日益凸显。这个暑期,南平趁“热”上新,持续释放夏日消费活力,让水旅魅力在盛夏绽放。
亲水享趣:生态水韵里的夏日欢腾
做好水旅文章的核心,是让游客与水深度对话。南平以生态水资源为基底,打造了一系列亲水游乐产品,让夏日的欢笑声在溪谷间回荡。
“太刺激啦创通网,这才是夏天!”在武夷山国家公园“华东第一漂”,游客尖叫着冲下武夷山桐木溪“龙抬头”滑道,水花四溅,两岸竹林的清香混着水雾扑面而来。
自开漂以来,这条线路成了游客避暑首选。近期刚高考完的江妍雨跟着父母来体验,甩了甩湿发直乐:“哇,这才叫解压!你看这浪花拍过来的劲儿,浑身的紧绷感一下子就散了。听着鸟叫、踩着水、吹着风,连呼吸都觉得顺畅了。”
这趟漂流从不缺惊喜:2.8米高的滑道带来失重的惊呼,聚宝潭的平缓水域里,游客们抄起水瓢打水仗,水珠飞溅中,欢笑声随溪流淌。“在紧张的压力下来到这里,山清水秀的环境和刺激项目让人忘却烦恼。”一位来自福州的游客抹着脸上的水珠说。
群山深处,道道瀑布自云端倾泻而下,如丝如练,伴着蒸腾的水汽,美出 “仙界特效”。落差达120多米的武夷山青龙大瀑布,犹如青龙从峡谷间呼啸而出,冲下一潭又一潭的深流,用每立方厘米峰值超13万个的超高负氧离子含量,让游客尽情“深呼吸”。
“快看,有彩虹!”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的虎头漈瀑布则如水墨画卷,飞溅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凝成“彩虹桥”,引得游人惊呼。
南平的水,从不让人只当看客。九曲溪竹筏上,游客伸手能触到追着筏尾的鱼群,筏工慢悠悠讲着“玉女”与“大王”的传说,溪水潺潺成了最灵动的背景音;邵武云灵山的5.2公里激险漂更显野性,天然滩涂制造的漩涡让皮筏艇旋转起伏,崖壁飞瀑溅湿脸颊,每段河道都藏着“惊”与“喜”的碰撞,有人尖叫着抓紧船舷,转头就喊“再来一次”。
水畔的赛事,早已把热闹铺成了片。崇阳溪皮划艇公开赛上,专业选手挥桨如飞时,岸边浅水区早挤满学划桨板的游客,新手东倒西歪的憨态引来一片笑声,“比看比赛更过瘾的是自己下场”成了共识。这只是众多亲水赛事的一角,从漂流赛道的趣味竞技到浅滩上的新手体验,水里的赛事总带着最鲜活的互动感,一场接一场,热闹不停歇。
接地气的乐趣也藏在乡村。第二届“杜潭村秧”活动近期在建阳区麻沙镇杜潭村举行,水田里,数百游客挽着裤脚踩进泥水,展开插秧竞赛。有人把秧苗插成歪扭曲线,引得田埂上的游人一片欢笑;田间的浅水区里,孩子们光着脚丫扑腾,举着刚抓的泥鳅高声欢呼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裁判的记录本;村支书在一旁看着刚卖空的光饼筐创通网,笑眼弯弯:“这水田里的乐趣,比城里的游乐场实在多喽!”
近水悟韵:文化水脉中的千年回响
水是文化的载体,南平深挖水脉中的历史底蕴,将生态水韵与人文精神相融合,打造出一批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,让游客在亲水间触摸千年文脉。
“咱们这临水半米茶席,妙就妙在离水近——您瞧这水,是从国家公园桐木溪涧引来的。”老茶师指着脚边潺潺溪流,笑着给游客递过白瓷碗。碗里的泉水清澈见底,映着天光泛出细碎银亮,“当地人都说,这水净得能照见汗毛,泡茶才出得了真味。”
水入砂铫,初沸时投下武夷岩茶的条索。“武夷茶的魂,全靠这水来醒。”老茶师轻轻搅动,叶片在水中缓缓舒展,像被唤醒的山峦,茶汤渐成琥珀色。泉州游客林先生抿了一口,先是岩骨的醇厚,尾调竟漫出泉水的甘润,“难怪说‘水为茶之母’,没有这口清水,哪来武夷岩茶的风骨?用这水一泡,茶里的山韵水魂全活了。”水与茶融合的体验,成了游客感悟“天人合一”的生动课堂。
南平的水,浸着千年文脉的香。
800多年前,朱熹在考亭书院望着麻阳溪悟道,“问渠那得清如许”的哲思随溪水流淌至今。如今这里成了沉浸式文化课堂,讲解员领着穿宋制汉服的学生沿溪而行,行至临水泊岸处,铺开素帛,学生们蘸墨临摹《观书有感》,墨迹随波轻漾,恍惚间与古人共沐一脉文风。有孩子指着渐淡的字迹问:“字会消失吗?”讲解员答:“就像溪水不息,文脉也从未停流呀。”
水的文脉,在多元体验中汩汩流淌。闽江延平段的“红色地下航线”游船上,江风裹着历史的气息——游客凭栏远眺,水面倒映的不仅是两岸风光,更有那段借水路传递信念的峥嵘岁月。建盏的窑火旁,水与匠艺的羁绊更显真切:匠人黄文勇正教孩子们拉坯,陶轮转动时,他让孩子先摸过溪水再触陶土,“感受出来了吗?水的软和陶的硬,就像兔毫纹里的刚和柔。”林先生的女儿捏着歪歪扭扭的泥坯笑:“我要烧一个像九曲溪浪花的盏!”水的灵性,顺着指尖融进陶土,让器物有了自然的魂。
最震撼的文化表达,藏在水与光影的交响里。《月映武夷》水舞台上,近10000立方米清水面在光影中流转:前一秒是映着流云的镜面,转瞬化作承托古建的陆地,忽而漾起涟漪成了池塘。当“朱子”在雨幕中叩问山水,水滴落水面的涟漪套住投影里的“太极图”,800年前的哲思与当下的水光共振。厦门游客小郑举着手机录像:“在别处看水是风景,在南平看水,是在品一场带着文化密码的故事呢。”
串水成链:全域水网中的业态创新
以水为纽带,南平串联起分散的景点、文化与业态。
“在南平玩,不用纠结去哪,跟着水走就对了!”刚结束三天行程的武汉游客张阿姨给朋友发去这样的建议。她的旅程从武夷山开始,顺着溪水的流向,一路玩到了建阳、延平。
这一条条由水脉织就的“蓝色纽带”,从不停歇地串联着惊喜:它让山间的静谧与水岸的烟火相遇,让单个景点的乐趣延伸成跨区联动的亲水体验,更让白日的溪畔鲜活与夜晚的水岸松弛自然衔接,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水韵新业态——
山风为幕,星空为灯,武夷山躺平观山公园的草地音乐会如约而至,听着溪流声与乐章交织,抬头便是银河横跨天游峰,“夜生活”松弛感被瞬间拉满;延平与古田、尤溪、闽清、闽侯和台江五地成立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旅游联盟,打通水上游船航线,共享票务与水畔餐饮,用水脉将文旅体验自然衔接;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的水岸美学营地里,帐篷点缀着葱绿的草地,小桌板上摆满了从古街买来的新茶饮、鲜豆浆和烤肉串,人间烟火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,引得游人对着水岸风光拍个不停……
南平创新构建的“1+3+3+N”文旅发展体系,让这份“跟着水走”的乐趣更有章法:以武夷山主景区为核心,打造国家公园探秘之旅、采茶制茶体验之旅、朱子文化研学之旅三大特色文旅产品,推出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自驾游、崇阳溪漫游道骑行游、星村茶香径徒步游三种游玩线路,联动各县(市、区)开发“N”个县域文旅亮点。循着这一体系逛南平,水成了最好的向导:国家公园探秘伴山溪穿梭,听风鸣溪唱;采茶乐趣从九曲溪蔓延至麻阳溪,指尖留炒茶温香;朱子研学亦循水问道。崇阳溪漫游道骑行,尽览武夷山与建阳两地自然风光;1号风景道自驾,串起溪谷秘境与湖畔茶席;星村茶香径徒步,一路伴九曲溪蜿蜒。政和梯田、延平龙舟、邵武漂流、武夷山茶汤温泉……沿着水流从一个体验奔赴下一个,每一步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欢喜。
这个暑期,南平水旅产品持续“上新”,形成了覆盖全年龄段、全时段的体验矩阵:“传奇武夷”九曲溪的四季光影漂流,让溪水化作流动的光影画布,白天可赏两岸丹霞,夜晚能观灯光与水影交织;闽江“水上环带”游升级水上度假体验,搭配光泽百石营地“枕星而眠”露营时光,构建起“日游江景、夜宿水岸”的全天候场景;政策福利方面,武夷山、邵武云灵山等滨水景区对中高考生、大学生推出专属优惠,部分景区全年免票,多维度降低玩水成本,加之救生设备升级、专业人员值守等安全保障措施,让亲子家庭、年轻群体都能安心享受亲水乐趣。
清凉大武夷,活水引畅游。夏日的闽江源头,碧水流淌,波光漾漾创通网,滋养着南平的生态,承载着这里的文化,串联起水旅发展的脉络,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纵享自在欢畅。
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